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上海拆迁老屋藏宝贝:印字古砖垒满四堵墙(图)

■墙砖上刻着精致图案 杨建正 摄

  拆得七零八落的旧屋老房内,藏着“宝贝”,而且还“垒”满了四堵墙。近日,文物爱好者邓平安在芷江中路一拆迁基地发现大量“印字砖”。据他考证,这些是用于寺庙和宝塔建设的“宝塔砖”。昨天下午,记者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专家王毅等人在邓平安带领下,来到现场一探究竟。

  废墟之间 留存老房

  芷江中路北侧的一片旧屋老房,已经拆迁掉了大半。到处是碎砖乱瓦,残墙断壁,只有少数人家还住在里面,晾衣做饭。邓平安带我们七弯八绕,走进一片废墟,指着一间“藏”在碎砖乱瓦深处的简陋破房,“就是那里,那里都是宝贝!”

  碎砖乱瓦形成的废墟已经将老房子“埋”掉小半。这里是老房的后门,已无门框,现出一个大洞,门梁完好,屋顶和瓦片是常见的民间式样,屋顶覆盖着油毛毡。记者发现,这间老房1层,有六七十平米,体量较小,一边是青砖高房,另一边是水泥房,夹在两边高大的民宅中,看上去很不起眼。

  围墙之中 藏着宝贝

  但这间老房的墙砖确实与众不同——个头很大,与周边人家的墙砖迥然而异。但记者一时未看出更多名堂。邓平安随身带着工具,他随意从墙上扒下一块,擦去“粉头”,墙砖最小的一个侧面马上显现出文字和图案。这个侧面原是朝向屋内垒放的,所以在外面看不到。文字是“福”“禄”“寿”,图案是一位仙翁骑在梅花鹿上。文字和图案和谐统一,周边以框圈示。之后,他又扒下一块,也有同样的文字和图案。地上不少砖也是这样的“造型”。“你随便挖,整个房子四面墙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砖。”邓平安兴奋地说,据他粗略统计,这样的砖有三四千块。

  邓平安是名文物爱好者,也是位“砖家”——常人看来老旧斑驳的石砖,在他眼里却是宝。为了搜罗“印字砖”,他走遍上海全市各个角落。记者看到,他家藏了5000多块印有各式图案文字的石砖,把原本就不大的家里堆得严严实实。“我只要听到哪里动迁,就去哪里转悠。”这批“古砖”的发现,花了邓平安近2个月。“我7月初就在这里转悠了,后来发现这间老房子墙体的‘粉头’不一般。扒一块砖一看,不得了!”

  专家分析 来自私窑

  这些“古砖”价值怎样?邓平安告诉记者,根据他多年研究刻字砖的心得,这些砖是原本用于寺庙和宝塔建设的“宝塔砖”,有一定文物价值。

 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、副研究员王毅测量了扒下来的“样砖”,发现其大小有8×17×34厘米,普通青砖在它面前简直“小巫见大巫”。据他勘察,该砖应是清末“私窑”出品的。“福禄寿以及仙翁和梅花鹿,民俗色彩十分浓厚,不符合官窑的风格,应该来自民间。”砖上的文字和图案为阳雕。“水磨青砖是制作砖雕的常用砖种,因其原土黏而不散,粉而不沙,可以制作精美的砖雕。但这种砖雕是属于比较简单的砖雕。”砖雕雕刻物象或花纹,主要用于寺塔、墓室、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。在民间,确有热心人士向寺庙捐资造砖,或者直接捐砖造塔的。但现场“古砖”直接来自私窑,还是取自宝塔很难断论。

  另外王毅认为,单块“福寿砖”的价值不足以让人惊喜,但一下子“挖掘”出数千块,价值不同一般。“以前我们对类似老砖等建筑材料重视不够。但保留城市记忆,追溯历史面貌,建筑材料也有可贵的文物和历史价值。”他呼吁,拆迁部门不妨请文保部门进一步鉴定,再研究商量留存问题。(陈浩)

(来源:)